筑牢“连心桥”平台,促“站+物业”共商共办
——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街道侨商工作站创新基层治理侧记
(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杨岩)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是社区的重要工作,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街道侨商工作站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以服务群众为宗旨,推动基层治理与物业服务深度融合,结合商务楼宇特点,在“三汇一桥”工作模式中,以“连心桥”搭建工作站与物业联动平台,不断探索合作形式,及时总结服务经验,建设基层治理体系,取得了良好成果。
夯实思想根基,提升“双楼长”制服务水平
侨商工作站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通过专题学习筑牢党员积极分子思想根基,吸纳物业负责人参与工作站党建联席会议,号召物业企业骨干向党组织靠拢;选派优秀党员对接物业企业,推动党的政策在物业服务一线落地生根。

工作站实施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机制,将物业纳入工作站网格化管理,形成优势互补。推进“双楼长”管理,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。联合开展楼宇巡查,做到对楼宇居民和企业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,动态完善基础台账;持续进行“热线+网络”沟通机制,缩短处理链条,提升服务效率;召开面对面会议协调复杂事项,双向响应及监督避免推诿,增强居民与企业信任感。
建立“三个红色区”,打造“红色物业”示范点
为了进一步促进楼宇治理从“找服务”向“优治理”转变,在搭建“连心桥”平台的基础上,建立“三个红色区”,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,促进工作站与物业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,形成可推广的工作机制。

——建立“红色楼长交流区”,通过系列培训,促进工作站与物业双向嵌入心理支持,不断扩大连心桥队伍,培养队伍凝聚力,提升工作配合度,将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——建立“红色驿站服务区”,在物业咨询台配备雨伞、药箱等便民物资,引导物业在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咨询、调解等服务的同时,以更细致、贴心的态度开展服务;为营造整洁舒适的办公及居住环境,工作站与物业联合开展多次环境治理等志愿服务,持续提升辖区环境品质。
——建立“红色物业展示区”,亮明红色物业身份,展示红色物业服务,让辖区居民及企业及时全面的了解治理工作的内容及成果。
“站”+“物业”共商共办,“连心桥”提升管理效能
工作站通过“多方参与、权责共担、资源整合”,将工作站与物业的力量深度融合,让基层治理从“诉求碎片”到“共识方案”,从“资源分散”到“互助共营”,从“单向管理”迈向“多元共治”。

工作站采取专题议事方式,与物业携手组织政企民多方围坐协商,解决矛盾突出问题,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,每个诉求都有回应,形成“需求-协商-策划-行动”的闭环机制,促进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转变,获得居民的广泛认可。

工作站运用“为企协商”议事工作法,与物业结合日常收集的企业需求,就营商环境问题,组织多家企业通过共同商讨,成功开展便民服务圈集章打卡活动,获得企业的理解与支持。同时,对各方资源的系统进行梳理和统筹,将原本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,组建智汇库联盟。引导企业之间互助合作,例如教育机构与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青少年法庭等活动,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助共营。

侨商工作站的“连心桥”红色物业示范品牌,是党建引领下“站”+“物业”共商共办的实践探索,让工作站与物业从“各自为战”变为“并肩作战”,让居民与企业从“治理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主力军”,让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需求,每一次协商都凝聚共识,每一个改变都温暖民心。“连心桥”不仅连接着工作站与物业的服务,更连接着党心与民心的距离。在“三汇一桥”的工作模式下,侨商工作站正以更精细的治理、更暖心的服务,跨上基层治理的新台阶。
下一篇:没有了
相关推荐:
网友评论: